时间:2023-02-23作者:
PTSD 的诊断首次出现于1980年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手册-第3版》( DSM-3) 中,2013 年修订的 DSM-5 中,PTSD被单独列为“创伤和压力相关的疾病”,之后关于 PTS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。据ACS美国化学会数据目前全球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约有2.84亿人[1]。而我国伍志刚、张本等分别对洞庭湖严重洪涝灾区成人和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PTSD发病率调查情况显示为33.89%和23%。2008年“5.12”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幸存者中,3个月后罹患失眠、梦现闪回等PTSD典型症状的人群比例约为18.4%。
近年来,随着自然灾害、重大事故及重大疾病等创伤事件发生率的增高,PTSD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,全球约70%的人口暴露于创伤事件中,约4%将发展为终生PTSD,且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[2]。由此可见,PTSD已经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,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和影响。
图1 PTSD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状况(美国数据[3])
PTSD定义和分类[4-5]
创伤后应激障碍(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 PTSD)是指个体经历、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,或受到死亡的威胁,或严重的受伤,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,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。
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,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,可长达数月或数年,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。从严重程度来分,DSM-IV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分为急性型、慢性型以及迟发型三种类型:
(1) 急性PTSD:病期在3月之内;
(2) 慢性PTSD:病期在3月以上;
(3) 延迟性PTSD:如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。
PTSD病因[6-13]
创伤性事件(如战争、恐怖袭击、自然灾害等)是 PTSD 的诱发的重要因素,经历过性创伤的人患上 PTSD 的风险更高。但PTSD的发生不一定需要有创伤性体验,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 PTSD 的发生,如性格内向、幼年创伤(如留守、暴力、家庭破裂)、家境贫寒、负性生活事件、有精神障碍的既往史或家族史等,这些因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及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等,进而引发PTSD。
图2 PTSD产生的原因(美国数据[3])
PTSD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。但是,有研究通过建构动物模型诱发 PTSD 症状来模拟人类经历创伤应激后所经历的发病过程和症状,并进行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来认识发病机制,揭示PTSD神经生物学研究。目前,研究发现PTSD 病理学改变基础下列因素密切相关:(1)单胺神经递质水平;(2)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皮质轴(HPA);(3)免疫系统;(4)脑结构及功能,脑区主要涉及前额叶皮层、海马、杏仁核等;(5)遗传因素,FKBP5、COMT、PAC1及BDNF等对PTSD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图3脑结构及功能:杏仁核-内侧前额叶-海马环路异常促进PTSD的发生
PTSD诊断标准
美国精神医学协会《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手册》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)第五版中,PTSD的诊断标准中提示:
1. 患者必须有和创伤性事件接触的历史;
图4 PTSD临床常见症状
临床相关PTSD症状的干预
临床相关PTSD症状的干预通常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和药物干预措施两种方式。
《2021澳大利亚指南:PTSD的预防和治疗》建议TF-CBT、延长暴露疗法(PE)、认知加工治疗(CPT)、认知疗法(CT)作为心理干预。EMDR仍然是强有力的建议。而在药物方面,该指南推荐文拉法辛作为成人PTSD治疗药物。
另外,其它文献资料记载[14-15],PTSD 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中常伴随抑郁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,临床上常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应用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、苯二氮卓类、非典型精神病药、其它类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。值得注意的是,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作为 PTSD 的一线药物,在 PTSD 的临床治疗中占据要位,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授权批准用于治疗PTSD的仅有两种药物:舍曲林(sertraline)和帕罗西汀(paroxetine)。这些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主要作用于5-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,有很扎实的治疗研究基础;但这些药物治疗应答率不高,鲜有应答率超过60%的,完全缓解的不到30%。苯二氮芯卓类 (BZ) 抗焦虑药对于 PTSD 合并焦虑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,非典型精神病药(AAPs)对 PTSD的作用机制与 5-HT 作用有关,可以减轻患者焦虑不安等症状。这些药物都能在某种层面上改善PTSD症状,但依旧没有安全、有效的药物能较好的治疗PTSD。
小结
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,由于该病发病因素较多,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,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。治疗方面,临床多使用抑郁症药物进行治疗,但是目前推荐治疗PTSD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并不是每个PTSD患者的一线治疗都有最佳反应,并且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解决PTSD的复发和治疗抵抗问题;PTSD患者病因和症状个体差异大,迫切需要有个体差异性治疗方案以解决临床需求。
参考文献
[1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r0kvkXQ_pfLgqHjSejqcQ
[2] 高洁. PTSD大鼠闯入性记忆神经信息编码及病理机制研究[D].第三军医大学,2011.